10月19日,第四届医学英语微专业开班仪式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在教学楼2112教室举行。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李燕妮、微专业教师代表及第四届医学英语微专业同学参加仪式。仪式由医学英语微专业负责人王燕主持。
开班仪式上,李燕妮介绍了微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场景化效能,鼓励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在“病历翻译、模拟问诊”等实践中强化英语应用;二是保持深耕毅力,筑牢持续进步根基,面对医学词汇量大、专业表达复杂等挑战,建议通过“每日专业词打卡、定期双语病例研讨”等方式积累,在细分领域稳步突破;三是追求融合深度,实现知识融会贯通,既要夯实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打通医学知识与英语工具的壁垒,未来能在国际学术交流、跨境医疗服务中灵活运用,成为懂医学、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首届医学英语微专业学生代表郭佳宜同学分享修读医学英语微专业的感受及建议。开班仪式后,王燕老师解读医学英语微专业培养方案。
医学英语微专业是学院响应“新医科”建设需求、探索医学人才跨学科培养的核心改革试点。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该微专业以“小规模、精准化”为特色,聚焦“医学场景+英语应用”核心需求,三年来已构建起涵盖医学词汇根基、人文素养积淀、临床交流实战与学术应用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累计培养98名具备跨文化医疗服务能力的学生。部分学生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以扎实的双语应用能力展示微专业的培养成效,也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与外语交叉领域的微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